智能电表真的有猫腻?央视记者为您揭开智能电表真相!

谣言1

有人在家做测试,把功率2P的空调开了3.5小时,加上日光灯、冰箱和笔记本电脑,耗电量应该在14度左右,但他家电表显示的电量大大增加。

解读:

专业人士表示,一个电表的出厂要经过重重“关卡”,要想动手脚让电表“跑快”,根本不可能!用户如果对电表走度准确性存在疑问,正确的做法是向供电企业或者是属地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咨询或者申请校核电表。

谣言2:

电流量一旦超出电表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时,电表读数就是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快旋转。

解读:

国家级的计量机构还有供电企业的计量中心做过的多个测试,均显示5(60)A的智能电表不论是在基准电流5A还是在最大电流60A的情况下,电能表的准确度均符合标准,“转得更快”可能是错觉……

谣言3:

为什么电力部门不提供正常工作电流为15、20、30、40A的大电表,而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电表呢?

解读:

目前家用智能电表是5(60)A电能表,也就是5A~60A之间的电流都是允许通过的,能让我们安全使用更多的电器,也不会无故导致用电量飙升。

谣言4:

智能电表也会耗电,转嫁给了消费者,太坏了!

解读:

智能电表的设计是将本身损耗计入了公共电网的传输损失中,即“线损”,意思就是智能电表也耗电,但这部分产生的电费不是由用户来承担,而是由供电企业承担。

其实,2014年,央视就已经在新闻报道中揭露:“电表加速”的说话毫无根据,是彻头彻尾的谣言。然而,“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让不少网友不自觉地加入到谣言的传播中……请大家相信科学呀!

继续给大家科普:

一个电表的构造有多复杂你造吗?!

以广州供电局为例,

居民家的电表可都是上了三道安全锁

↓↓

第一道安全锁

出厂铅封

电表内部的电路设计是电表生产厂家的商业秘密,普通电工即使能打开电路板,也弄不明白极其复杂的电路图和工作原理,难以判定电子元件的分工。如果随意动手脚,电表可能就报废了。

厂家在检验合格后,会给电表上设置第一道安全锁,也就是下图中的蓝色出厂铅封。有了这一道安全锁,相当于厂家保证:电表一切正常!

第二道安全锁

检定铅封

有了厂家的合格证还不够,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还会从同一批生产的电表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电表进行检测,检测无误后,这一批次电表才能拿到“准生证”,被送进广州供电局测量中心进行“大考”。

广州市质监局工作人员介绍,市质监局授权广州市供电局计量中心进行电表检测。市质监局会不定期对供电局的检测行为和检测结果进行抽查,若发现不符合国家检定要求的行为,授权就会被暂停,甚至被取消。

广州供电局计量中心在进行电表检测时,不能打开“出厂铅封”,只能接通程序检测误差。合格后的电表,会被挂上“检定铅封”,即下图中绿色的标志。检定铅封锁定了电表的通讯模板,也就是电表的读数窗口。

因为部分电表要安装在户外,长期面临高温、暴晒、大雨等天气,所以,每一批电表中还要抽取一定比例的“死士”,去接受水浸、摔打、撞击、电磁干扰等考验,甚至还要“遭雷劈”。扛得住“折磨”,才能担起准确计量的责任。

电表要经过各种残酷的实验才能取得上岗资格。

第三道安全锁

安装铅封

经过全方位检测合格后的电表,从计量中心送往各区的供电局,由区供电局计量班为各位居民进行安装、维护、电表安装工会给电表安上最后一道“安装铅封”

如果您怀疑自己家的电表被调过,不妨现在去检查一下:出厂铅封、检定铅封、安装铅封是否都安然无恙?如果电表的内置程序被人为篡改,铅封必然会遭到破坏,一切犯罪行为都会有迹可循。

这么多道“关卡”,想在电表上动手脚,可能么?

确实存疑,找谁说事儿呢?

途径1  向当地供电企业反映

1、拨打95598热线或者向供电营业厅反映问题。(目前,南网部分供电局也有电能表自助对比终端,把自家的电能表和国家认证的标准电能表放在“电能表自助对比终端”上,就能直观地对比标准表和被检测表的计度情况,操作简便,可以拨打热线咨询~)

2、向供电企业反映情况时,要报明故障现象、地点、户名、户号,供电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会派人到现场进行处理。

3、温馨提醒:家用电能表带电,任何拆、装电表都必须请当地供电部门专业人员来进行。

途径2  向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复检

如果对供电企业的表计检定结果有异议时,可向供电企业上一级计量检定机构(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复检。但在申请验表期间,其电费仍应按期交纳,待表计检定结果确认后,再行追、退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