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报道】广东佛山南海企加快布局大数据产业

位于佛山南海的瀚天科技城内,广东浩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迪科技”)正在积极推动一场变革:透过出租屋安装的智能电表,即实现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高效获取流动人口信息。同时,通过对出租屋用电数据的分析,就可以发现特殊流动人口的异常活动信息,协助流管部门开展管理。


  与浩迪科技同在一个园区的广东共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德科技”)也“玩起”了大数据。10月中旬,共德科技发布全球共德APP,透过该APP不仅可在手机端实时监控南海工地的施工情况,还可对起重机械、泥头车、环境污染排放等工地重要环节进行监控。


  这只是南海本土企业“试水”大数据产业的一个缩影。当前,南海提出以大数据产业为方向,推动南海区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在此背景下,由南海企业牵头成立的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正“抱团”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力量,整合区内数据资源,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助推南海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现象


大数据代表性企业崛起


  清晨8点半,浩迪科技董事长陈声荣早早来到办公室,与刚到企业3个月的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荆永震展开讨论。“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下一步,我将以电力大数据分析和能源节约等内容为主题,开展研究生论文课题。”荆永震说。


  浩迪科技早在5年前就开始推动浩迪智云电表的研发。目前,浩迪科技的业务从传统的电力用户远程集中抄表系统、智能电表、配变监测系统及工矿企业节能监测系统,转向基于无量我技术、云计算、移动支付、智能手机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高科技产品和系统的研发,为政府、学校、商业企业、出租屋业主等客户提供服务。


  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成为浩迪科技推动研发加速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3名来自广东工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生,正在浩迪科技进行课题攻关。“荆永震主攻智能电表数据应用,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孙文雪则着眼于智能电表如何融入、推动流动人口管理,目前正在准备进行课题开题,并有望在未来与流管部门对接推广。”陈声荣说。


  11月8日下午,共德科技董事长周泳锋正紧张地筹备资源对接会。“我们将围绕智慧工地、政务服务、土地与招商、工程项目一站式供需对接、建筑云采购等内容展开,与当地的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周泳锋说。


  智慧工地是目前共德科技主推的大数据管理应用方向之一。打开全球共德APP点开“智慧工地”一栏,清晰的界面下包含实名认证、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起重机械监控、泥头车监控、移动巡检等功能。


  周泳锋介绍,点开“视频监控”后,即可实时查看已录入平台的工地状况。“起重机械监控”则可对工地上的起重设备进行监控,一旦设备的倾斜度超过安全值,即可发出警报,并将信息发送至相关负责人手机。“现在,我们正通过精准的数据应用分析,集合住建部门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对后台进行完善调整。”周泳锋说。


  不远处,位于AIA大楼的广东软通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已搭建起大数据产业洞察平台,目前已在全国超过150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战略布局。在落户佛山南海的3年间,软通动力先后参与了大数据展示中心、创新体验中心、智慧政务、智慧环保等方面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越来越多的南海本土企业正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力南海区智慧城市建设。


  方向


未来须打破信息壁垒


  不只是企业跃跃欲试,今年9月,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南海要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大数据及相关产业产值占GDP5%以上,推动南海区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将智慧南海打造成南海区城市品牌之一。


  根据《行动计划》,南海将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信息安全等方面发力大数据建设。短短1个月后,大数据协会成立,81家本土企业成为协会首批会员企业,希望通过凝聚行业集体智慧,搭建融合数据、技术、市场、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资源平台,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


  作为大数据协会首届常务副会长,软通动力总经理胡静认为,打破信息壁垒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一环。在她看来,数据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跟上,数据供给与需求难以实现高效对接。


  “很多情况下,数据所有权确权不明晰,造成数据共享存在顾虑。另一方面,数据确权后,如何实现分享也缺乏法律操作细节指导与保护,造成数据开放标准难以确定。”胡静建议,打破信息壁垒需要立法先行引导,并呼吁通过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为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良辉则建议,南海可以基于精准的商品大数据,建立南海商品信用体系认证。“除了自身产品的品质过硬外,商品信用体系的搭建还要保证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黄良辉说,与此同时,还可建立和完善商品质量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新型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中,实现商品的数据化和可视化。


  期盼


加大招才留才力度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20家会员企业进行问卷调研,了解到其中14家企业有意愿搬迁集聚。”大数据协会会长、广东金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泳谊认为,南海可以通过打造瀚天科技城升级版园区,吸引同类企业集聚,推动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建设。


  人才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绕不开的话题。“据统计,近年来回到家乡就业的南海籍大学毕业生不足五成,且存在下降的趋势,引才留才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任泳谊表示,南海大数据产业协会将尝试与教育局、人才办、团委、会员企业等联合,组织中学生到优质企业参观,组织大学生实习,吸引本地优秀人才回归南海。


  另一方面,他建议,政府、企业、高校要实现多方联动,尝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模式,定制符合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陈声荣同样深有感触。“留下来的人才太少了。”陈声荣说。他说,虽然现在通过与广东工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带来帮助,但更希望这些人才最后能长期留下来。


  陈声荣认为,这也需要通过政府和企业联手,完善引才、留才机制,增加佛山、南海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他也十分期待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园的加快建设,政府部门的扶持引导,能给更多本地企业带来新机遇。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李欣 龚晶 邹永榆

链接:http://economy.southcn.com/e/2017-11/10/content_178746613.htm